原标题:治污,五百里滇池的警示“滇池清,昆明兴。”这是昆明人众口成诵的话语,反映了昆明人对“母亲湖”滇池治理的渴盼与厚望。然而,“滇池清”还真不容易。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云南省、昆明市一直在下大力气不懈地治理滇池,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百姓期待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滇池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当地发展方式的变化与得失。滇池是怎样一个湖“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昆明大观楼长联是对滇池的一幅白描图画。
滇池位于昆明主城区西南侧的西山脚下,又名昆明湖,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湖泊,湖面30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3米,常年蓄水15亿立方米,是我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也是云南面积最大的湖泊。历史上滇池“苇丛密布,波光柳色,鱼跃鹭飞”,一直是观光、避暑胜地。
作为昆明的“母亲湖”,滇池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生态功能。滇池具有工农业用水、防洪和调节气候等多方面的功能,是昆明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仅以气候为例,昆明成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春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滇池的气候调节作用。第二是经济功能。
滇池综合发挥着航运、渔业、旅游、供水功能。滇池流域面积为云南全省的0.78%,但聚集了全省7.5%的人口,产出全省25.3%的工农业生产总值、44%的工业总产值、五分之一的社会商品零售额。第三是文化功能。
滇池是云南文化的发祥地,可以说整个云南文化基本都是围绕滇池而延展。环绕着滇池,大观楼、运粮河、睡美人、官渡古镇、中国远征军司令部等文化设施、历史遗迹比比皆是。可以说,滇池是昆明的文化图腾和文化象征。
记者至今能清晰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初到昆明时见到滇池“万顷晴沙、九夏芙蓉”的美好景象。那时候,滇池水非常清澈,盛夏的傍晚,热爱生活的昆明人无比惬意地在滇池湖畔嬉戏。怎么就变脏了环境监测数据显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滇池还是二类水,基本上可以直接饮用。
进入80年代后水质快速恶化。90年代以后,滇池水质已经总体降为发绿发臭的劣V类水,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滇池之所以变脏,总体看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滇池的污染负荷超过了其自净能力,破坏了生态平衡。当然,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而专家一般会说出五个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地势最低地带;二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自然演化过程中滇池污染物堆积。
“滇池污染的加速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粗放式发展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研究滇池治理的昆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晓梅说,80年代滇池流域工业发展较快,很多是高污染行业。
另一方面,以前城市居民都是用旱厕,80年代中后期水冲厕所快速普及,这也导致滇池污染加剧。昆明市官渡区六甲乡福保村是毗邻滇池的一个村子,因其经济发展较快而在云南省乃至全国小有名气,该村起家于造纸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污水。“滇池污染来源,最初主要是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后来工业污水得到控制,生活污水仍然是主要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规划处处长余仕富说。伤疤丑陋,损失巨大“痛心疾首啊!”说到滇池的污染,许多昆明人都会伤感地说。滇池本来是云南尤其是昆明的一颗明珠,现在反而成了昆明乃至云南的一块伤疤。
云南大学多年前“滇池流域社区生活质量、人体健康与环境保护”的调查显示,昆明每年因滇池污染导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资源流失及渔业、旅游、地产等方面的经济损失达710亿元,相当于每个昆明市民每年减少670元的经济收入。这些年来,云南省、昆明市的不少重大项目因为“一池污水”而进行了调整。比如,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本来选址在昆明南市区的滇池之畔,因为滇池污染太严重而改在北市区,因此增加不少投资。作为昆明长期以来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滇池污染后云南省、昆明市不得不投入巨资新建城市供水工程。
最直接受影响的是旅游业。由于成了一块丑陋的“伤疤”,本是昆明禀赋最好、最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却花容失色。“当前,昆明已经从全省的旅游目的地,沦落为旅游过境地。”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这样说。
当然,最主要的是对当地人生活品质的影响。昔日在湖中游泳、嬉戏的景象已经见不到。每当蓝藻大面积暴发,湖水就像绿油漆一般,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恶臭,往湖里扔个石头半天都沉不下去。一艘除藻船在昆明滇池草海内准备进行除藻作业 蔺以光摄治理目标不断落空“九五”时期开始,滇池被列为全国重点治理湖泊,治理投入不断增加。
从1996年到2015年,20年共计完成投资510亿元左右。为了整合力量推进滇池治理,昆明市专门成立了滇池管理局和实施工程治理的昆明滇池投资公司。
连续多年实行由昆明市委书记、市长和各区委书记、区长任河长、段长的河道治理责任机制,并由一位副市长专职负责滇池治理。成效也在显现。目前,环绕滇池的截污干道已经全部建成,滇池环湖截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35条入湖河道全部进行了整治,尤其2013底牛栏江引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每年可以为滇池调入三类水5亿立方米左右,大大减轻了湖水污染。
环保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滇池多项富营养化污染指标比2010年减少近50%。行走在滇池附近,异味没那么强烈了。
即使如此,滇池不少区域的水质仍属劣V类,并没有完成“十二五”的治理目标。昆明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指出,由于滇池污染存量大,水环境承载能力低,面源污染治理等还不彻底,入湖总氮、总磷等指标仍然超过滇池水环境承载能力。事实上,从滇池治污启动以来,出现了治理目标不断落空的“循环”。1993年云南省的治理规划是用7年时间,投入2亿元,实现滇池变清;1996年的治理规划是到2010年实现水质在V类水以上。
历次规划目标完成情况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对发展压力估计不足。从1998年到2013年,滇池流域GDP从12.95亿元增长到2322亿元,增长约178倍;城镇人口数量从117万人增长到375万人,增长2.2倍;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229平方公里,增长1.6倍。在环保措施跟不上的情况下,这样的发展速度无疑让滇池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
滇池泣血的警示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滇池治理的“十三五”规划即将编制完成。已经治理20多年的滇池,又将迈向新的治理征程。
昆明市的公开表态是: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把滇池治理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标准,加大工作力度,下更大的决心把滇池治理好,还滇池一湖清水,实现滇池水质的根本性好转。基于对滇池治理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昆明市决策者提出的治理路径更加精准、更加科学:进一步完善控源截污体系,突出抓好入湖河道、支流沟渠综合整治及面源污染治理,加速滇池生态修复进程,实现滇池“以污染治理为主、力促水质持续改善”向“以生态修复为主、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的战略性转变。2015年8月初,程连元履新昆明市委书记。
上任后第一次调研,他就安排一整天时间专题调研滇池治理并有精辟论断:滇池是昆明的生命线,滇池治理是整个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面镜子,时刻在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转变了发展方式。滇池确实是一面镜子!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治理难,恢复生态花费的资金投入不知比当初损害时得到的那点收入要高多少倍。滇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其给予人们的警示就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不能只算小账,要算长远账、不能只算眼前账,要算整体账、不能只算局部账,要算综合账、不能只算单项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饮鸩止渴。(半月谈记者 李自良)责任编辑:张双朋。
本文关键词:必威,必威·BETWAY,必威·BETWAY(西汉姆联)
本文来源:必威-www.j1hk5i.com